相关栏目/COLUMN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发掘材料的秘密 寻找新能源的力量——记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刘树信老师
2018-06-25 15:09     (点击)

刘树信,男,河北沧州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7月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4年6月毕业于江苏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主研了省部级、市厅级等相关课题十余项;承担了多项化学相关本、专科课程,研究方向主要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连续两年获学校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荣获第十批“绵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的称号。

2018年,化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树信入选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项专利,十余个省部级、市厅级课题,一篇篇核心论文背后是刘树信在科研道路上努力耕耘的果实。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他把科研和教学并重,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不忘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初衷,一批批心怀感激的学生,就是他在教学工作中呕心沥血的成果。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刘树信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近五年来承担了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及基础应用研究项目等8项,发表论文24篇,主编参编教材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2013年,他正面临博士毕业,工作压力特别大。在一次做实验的时候,设计的思路总是不对,产品一直合成不出来,实验进展慢,花费的时间多,最后实验也没有做出来,很是让人沮丧。几年后,闲暇之余谈到这个话题,他想如果当时换个角度思考就好了。做实验不是每次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失败了也没关系,甚至还可以测试一下失败品的性质,说不定有惊喜,就算没有,下次也可以避免再走这条失败的路。他说,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各个环节,才能在失败后分析原因,在成功后总结经验。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刘老师有一种钉钉子的精神。在实验失败,进展不顺或者有问题想不明白时,脑子里就一直装着这件事,回家也不说话,吃了饭就回房间一个人呆在,曾让妻子以为他得了抑郁症。他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对知识与技术的研究和钻研,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虚心学习潜心研究

万事开头难,在刚刚接触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时,学院建立了一个电化学工作站,但很多老师没接触过电池,电池的组装及设备的选择没有人会,只能慢慢摸索。上网查询,打电话、发e-mail咨询供应商,到天津、云南,实地去看别人怎么组装,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起来了。  

材料研究涉及方方面面,遇到问题在所难免。刘树信虚心向所有人请教。在装电池的过程当中,他就向自己的学生蔡元礼咨询了不少问题。蔡元礼毕业后去了成都一个专门做材料的工厂工作,对市面上的材料相当熟悉。刘树信说,关于材料的某些问题,他知道的比自己更多,自己有不懂的就会去问他,他给自己提供了许多帮助,包括告诉自己这个电池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也是我的老师”。刘树信谦虚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研究,他首次提出采用导电金属氧化物MoO2和WO2修饰磷酸铁锂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观点;首次研究了共生化合物Li4P2O7和Fe2P2O7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影响机理,为磷酸铁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数据和参考。他与绵阳天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制备与性能研究”,经过基础研究、中试研究后,将相关技术应用到绵阳天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创新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经相关使用单位试用得出结论,磷酸铁锂产品综合性能优于量产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目前产品已批量生产。  

站在讲桌上“表演”

刘树信认为,上课不能千篇一律,课堂气氛很重要。他上的化工制图是一门很抽象的课,是一门由立体到平面,由平面到立体,思维不断转换的抽象课程。画图课程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理解难度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构型,我会借助于教学里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比如教室里的扫把,桌子等,或者将墙角作为一个空间坐标,进行投影,这样同学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他边比划边说。  

他认为讲课的方式可以多样,采用什么手段都可以,唯一的目标,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能让坐后排的同学们能看清楚实验步骤,他会站在讲桌上进行他的“表演”。在他的课堂上没有睡觉、走神的,大家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让他和学生们近距离地在一起。他说很喜欢和年轻的学生在一起:“他们年轻有活力,有朝气,有激情,有创新精神,和他们在一起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他认为,教师是一份高尚的职业,教书育人,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途径。他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宗旨,严格按照“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的要求来教书育人,用爱心和高尚的人格去开启、净化和塑造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做灯塔般的引路人

他认为教学和科研是并重的,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过程也离不开科学研究,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可以为教学开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所以他很重视科研,同时他也很重视让学生参与科研,认为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学生服务。  

在他的办公室,有他拿过的多项科研创新奖的证书,他用刻苦钻研的精神换来了累累硕果,而这也让他的学生们将他作为科研路上的榜样。  

由于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在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如何去解决问题等等,可以说科研工作带给了刘老师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严谨的思维也会帮助他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去讲解,这样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当然这些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他平时教学科研任务很重,工作很繁忙,但是当学生做科研遇到问题向他请教时,他都耐心给学生讲解;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实验数据不理想的情况,他会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原因,他办公室的灯经常很晚了还亮着。范莉从大二上期起,就跟着刘树信老师做科研了。她说:“刘老师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他会努力地去记住学生的名字,并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我觉得很贴心,因为这是老师把我们当做朋友”。目前,刘老师正带了三组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光催化项目已经立项,他正带领着他们在改进科研方法。  

上过刘老师课的同学都知道,他的课除了讲授课程内容以外,还会抽出时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讲做人的道理,关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这一点,范莉很感恩。“做人要诚信,守时,这些朴实的话这就是老师给我最大的帮助了。”刘树信是同学们科研之路上是引路人,同样也是他们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令人肃然起敬的灯塔。  

毕业寄语

如今,2018届的毕业生就要参加工作,刘树信向他们表达了他的期望。  

他说,希望同学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要真正看到事物的本质,往往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自己确定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还要保持终身学习,千万不要以为大学毕业了,你的学习就告了一段落,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是:当你在玩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在学习。更要敢于奉献,这是世界上没有凭空而来的成功,一个人没有达到预想的样子,肯定是有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所以要努力要奉献。还要永远相信自己的能力。  

刘树信还给了毕业的学生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感谢,感谢同学,是他们陪伴我们度过了大学四年青葱岁月和喜怒哀乐;感谢老师,是他们的辛勤关怀和关爱,让我们在校园内健康的成长,完成学业,学有所成;感谢父母,是他们默默的支持,默默的关心,培养我们长大成人。第二个关键词是怀念,要怀念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怀念我们朝昔相处的同学,怀念严厉而慈祥的老师们,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第三个关键词是祝愿,祝愿大家载着梦想,载着希望,一路扬帆远航,奔向自己的幸福天地,真诚的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一帆风顺,鸿图大展。  

上一条:朱邦宽
下一条:陈佳
关闭窗口